您好,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

首页 > 新详细信息

贵州农经网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看资讯 > 老葡萄京资讯 > 农网头条

大山里的安居梦,圆了!

农网头条|时间:2023-12-05日 信息来源: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:文剑 点击量:

2cdb3656-5100-45ff-bfb1-6fa828b6f941

黔西县贫困群众搬进新居,载歌载舞迎新年。 罗兴祥 摄(贵州图片库 发)

  “屋外下大雨,房内下小雨。”

  “人在家中坐,冷风穿堂过。”

  “不出门,不开窗,白天晒太阳,晚上看月亮。”

  过去,在贵州,很多山区贫困群众居住的房屋,由于年久失修,以上的情形时有发生。

  “多想有个像样的家啊!”在常人眼里,看似简单的安居梦,对于当时大山里的他们来说,却可望不可即。

  为了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,2008年起,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,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,探索符合贵州实际的农村住房保障经验。

  贵州全面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农户,在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中,深入开展全覆盖评定、全领域提质、全过程控制、全方位培训,到2020年底,全省330万农村群众实现了安居梦,其中19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“住房安全有保障”。

  十年磨一剑 “忧居”变“优居”

  毕节市七星关区阿市乡胜利村苗族群众王友林,与母亲相依为命,从小就住在有裂缝的土坯草房里,母子俩最怕的就是刮风下雨。王友林想过离乡务工,又担心母亲无人照料。但是,留在家乡种地耕田,别说重修房子,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的。

  得益于农村危房改造政策,2017年年末,王友林家的D级危房不见了,新房子拔地而起。如今,王友林实现了安居梦,娶妻生子,还有了一份新工作。一家五口其乐融融,生活被满满的希望点亮。

  2008年至2016年间,贵州先后进行两轮危房改造,以拆除重建、加固维修等方式,基本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居住安全问题,取得了“建设一线、推动一片、带动一方”的效果。

  2017年,贵州抓住中央政策红利,在全面消除就地脱贫群众住房安全隐患,实现“住房安全有保障”脱贫底线目标的基础上,对基本使用功能不全、卫生健康条件不好的农村危房同步实施改厨、改厕、改圈。

  2018年,贵州结合实际制定了《贵州省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危房简易评定标准(试行)》,将农村危房分为一级危房、二级危房、三级危房,对应国家D级危房及C1、C2级,并针对不同危房等级补助相应资金。还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为主体,配套开展老旧住房透风漏雨专项整治。

  到2018年底,贵州全部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“危改”“三改”,实现了厨卧分离、厕圈分离、人畜分离,有力提升了农房居住功能和卫生健康条件。

  “十年磨一剑”。贵州通过全覆盖、全流程、全方位实施农村危房改造,极大改善危改对象的生活面貌,也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得到提升。

  因安居而乐业 提升群众“三感”

  外墙瓷砖,内墙粉刷,屋外院落宽敞,院旁牛圈整洁。初春的关岭自治县花江镇锡厂村,66岁的王全兴从地里割来皇竹草,准备喂养自家牛圈里的三头关岭牛。

  “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,我们哪里能修得起这样的好房子?”王全兴回想起从前的居住条件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,“努力干活努力脱贫,才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帮助!”

  独居的他常年住在由石头垒砌成的房子里,房屋墙体倾斜,屋顶漏雨严重,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。“以前住在旧房子里就是混日子,过一天算一天,一晃就60多岁了。”

  2017年,王全兴在村“两委”与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申请危房改造,经鉴定,其房屋为D级危房。

  他用获得的危房改造补贴请来工人,拆除旧房并在原址建了新房。“新房是水泥和砖盖的,牢固得很;门窗是新的,不透风不漏雨。”

  住进新房的王全兴有了发展动力,不仅积极配合村里的产业规划,将家中的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种植皇竹草,还自己花3000元在新房子对面建牛圈,从养一头牛到养三头牛,日子越过越踏实。

  因安居而乐业,王全兴的思想有了巨大的转变,这是贵州大山之中,百姓因住房安全得到保障而充满内生动力的写照。

  住房安全有保障,是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、民生工程。民生工程能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,关键看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有多强。

  来到农村,走进群众家中,他们脸上的笑容朴实而又真挚。

  “感谢党和政府!”“(驻)村干部们辛苦了!”“新房子住起舒服!”……几句感言简单质朴,却最能表达他们的心情。

  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,一大批扎根基层的干部帮助群众解决建房过程中的各种难题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,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,激发了群众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的巨大热情和强烈愿望。

  巧用大数据 住房安全有保障

  3月3日,在赫章县野马川镇前山村村民李玉林家房屋前,该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徐稳打开手机中的贵州数字乡村APP,精准的住房位置、家庭成员情况、住房改建信息等,在APP中一目了然,点开房屋安全评定结果照片和房屋照片,还能清晰地看到房屋的安全信息和外观样貌。

  “用手机核查和监测房屋情况已经好长时间了,村民们早已见怪不怪。”徐稳告诉记者,相较于从前手动记录,这样的工作方式既减轻了工作量又不易出错。

  贵州农村危房改造量达300多万户,且大量农户处于深山之中,如此大规模的改造,要想精准、全面地监测,必须实现数字化管理,贵州数字乡村建设监测平台应运而生,与该平台配套的贵州数字乡村APP正式上线。

  贵州数字乡村建设监测平台是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自主开发的数字化、移动化的全省农村住房信息管理系统。2020年,利用该系统,结合全省数据档案整县验收工作,贵州省对192万户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进行了逐户核验,确保贫困人口不住危房。

  然而,此项工作绝非毕其功于一役之事,对脱贫攻坚住房保障实现动态监管,才能有效提升住房安全有保障成色,贵州数字乡村建设监测平台在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  2017年至2019年,在国家住建部和财政部组织的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年度绩效考核中,贵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第一。

  2020年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全国住房安全有保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,贵州作为全国唯一受邀省份介绍“贵州战法”。

  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。未来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贵州将提升农房建设质量,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,在农村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。探索建立村级农房建设协管机制、农村房屋安全定期年检制度、农村房屋规划建设经营改扩建和变更用途等全过程管理制度。(记者 罗亮亮)

分享到:

文章评论

我有话说

已有 0 条评论

其他评论

    0 1
    跳转至

    农网头条

    【农网介绍】 【版权声明】

    主办:贵州省人民政府

    承办:贵州省气象局    支持单位:贵州省科技厅

    版权所有: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

    贵公网安备 31656511号 滇ICP95572468 31656511

    联系电话:(0851)31656511;96888    联系邮箱:cxptno@163.com

    网站地图 | xml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