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

首页 > 新详细信息

贵州农经网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看资讯 > 乡村振兴 > 乡村振兴

绿叶变“金叶” “丰”景变“钱”景

乡村振兴|时间:2023-10-01日 信息来源: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:罗忠显 点击量:

  风吹沃野翻绿浪,又是一年丰收季,坐落在北盘江北岸的六盘水市水城区野钟乡2060亩烤烟香气氤氲。

  凌晨5点,野钟乡响石村烤烟房被太阳能路灯照得明亮如昼,烟叶生产技术员杜小丽从烤房走出,这一炕为期7天的烤烟之路,终于在天蒙蒙亮时落下帷幕。

  当烤房特有气味升起,庄稼人一年盼望的丰收日子,踏着幸福甜蜜的节拍,如约而至。

  野钟乡烟叶站,50座烘烤房伫立其间,这座承烤388亩、935提烟叶的烘烤工厂便尽情施展着魔力,将硕大翠绿的烟叶化为金黄灿烂的传奇。

  烘烤房后方,烟农驾驶着一辆辆三轮车驶入工厂,青色的烟叶层层摞在货箱之中。说笑间,工人将烟叶码齐摆放在桌上,待处理完毕后送入烤房。

  一片片肥厚的烟叶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,在高温下一边吐出水汽,一边舒展着沉睡的筋骨,7个日夜的烤炙后便出落成一片片金黄的叶子,而后随着工人手指翻飞,一条条被送入白色箱框。

  乡村的田野,承载着农民的汗水和希望,也述说着传承和故事。

  14年前,野钟乡的田地里,杜小丽的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,从翻犁到覆膜,日复一日;从管护到采收,年复一年。用野钟乡烟叶站负责人支引能的话说,“这个老人是长在烟上的,他把一生都投在这件事上。”

  14年后,杜小丽和丈夫在这片土地上承继着父辈的事业。“家里种植了28亩烤烟,今年产量7000斤,能有14万元左右的收入。”家人与烤烟的故事,杜小丽娓娓道来。

  每到采摘烟叶时,密不透风的烟田被太阳炙烤成一个大蒸笼。“父亲裹在一人高的烟田里劳作,周身成股的汗水往下流,流进眼睛,也流进脚下的土地。”

  彼时的野钟乡主要通过煤炭进行烘烤,烤烟房的炉膛宣泄着燥热,煤炭的炙烤给周边的空气覆上一层热浪。当一把一把往炉膛里添着柴火,盘旋而起的白烟与黑烟夹杂着烟农的咳嗽,组成一个时代辛勤的印迹。

  杜小丽带着父亲的嘱托,将这份事业承继,成为片区烟叶生产技术员。她除了将自家的田地经营好,还带领着周边群众一起把绿叶变成“金叶”。

  2018年起,野钟乡开始对煤炭烘烤进行改造,“我们开始采用生物质颗粒进行烘烤,在极大节约烘烤成本的基础上,还减少了用工成本和数量,更高效也更环保。”支引能介绍,如今,全乡总共有80户农户种植烟草,种植面积2060亩,今年产量预计能达到50万斤,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。

  (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)

  一审:罗忠显

  二审:付芳婧

  三审:罗曦

分享到:

文章评论

我有话说

已有 0 条评论

其他评论

    0 1
    跳转至

    农网头条

    【农网介绍】 【版权声明】

    主办:贵州省人民政府

    承办:贵州省气象局    支持单位:贵州省科技厅

    版权所有: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

    贵公网安备 31656511号 滇ICP95572468 31656511

    联系电话:(0851)31656511;96888    联系邮箱:cxptno@163.com

    网站地图 | xml网站地图